深圳总公司
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新洲花园大厦C栋707
宝安分点:石岩街道田心大道生源大厦A座1003室
电话:0755-2393 9041
传真:0755-2393 9117
联系人:黄先生
手机:13699834260
网址:www.szcjby.com
邮箱: cjby@163.com
深圳各区均有分点,随叫随到
深圳市杀白蚁公司/白蚁主要危害蚁种的生物学(海南土白蚁的生物学)
文章作者:程建白蚁防治中心发布时间:2021-04-10
深圳市杀白蚁公司/白蚁主要危害蚁种的生物学
(海南土白蚁的生物学)
群体的分飞活动
尤其伟、平正明等(1956年)曾在广东对海南土白蚁 Odontotermes hainanensis(Light)的分飞活动作过专题研究,得到了如下结果。
海南土蚁蚁的有翅成虫3月出现于巢内,多集中居住在离地表10cm~30cm的菌圃腔或空腔中。每个腔室中有翅成虫的数量极不固定,少则1头,多则数百头,有一次在一个校大的空腔中获得265头。这些集中在地面附近腔室生活的有翅成虫,可能一部分是自深处而来,到此待飞,一部分是早在末龄若蚁阶段就移动来此生活,进而羽化为有翅成虫。生活于巢内的有翅成虫,在不同的时期内,表现情况有所不同,在3月底4月初,它们见光而隐匿,呈背光性,但不飞翔,而在4月下旬,它们见光不畏,且有振翅向外飞翔之势能。
当分飞要发生之前,工蚁、兵蚁的工作十分繁忙,来往络绎不绝,纷纷在建筑通向地表的分飞孔道,在工作的个体中,以小工蚁最多,大工蚁次之,再次为兵蚁,其配合比约为61311.所筑的孔道在尚未到达适宜分飞之前,仅筑到离地表1cm~2cm处为止,地表不出现任何痕迹。一旦条件宜适,在有翅成虫分飞前的一瞬间,工蚁,才忙于做开孔工作,打通1cm~-2cm的土层,通向地表,这时分飞孔才露于地面。
一个巢群的分飞孔不止1个,而且数目也不一定,有6个~15个之多。分飞孔的形状呈扁圆形,有很光滑的斜道向下斜入,孔口大小一般为3cmx2cm.分飞孔内的斜道方向是指向王宫位置的,若在由多个分飞孔分布的孔区内,依照各分飞孔斜道所斜方向,各作一直线,其交叉点的垂直下方、大致就是王宫的所在地。
5月~6月间,当分飞条件成熟,无数工蚁、兵蚁为有翅成虫出巢分飞赶筑孔道后,即围绕洞口,个个昂首向外,各个体通过特殊地,或多或少不约而同地,一致全身激动,充分表现了高度警惕性,兵蚁张开大颚,作好了随时攻击的准备,它们就用这样的状态,保卫有翅成虫分飞。而有翅成虫则有不耐久等的情绪,孔口才开到一定大小,一个个便争先恐后的拥挤出来,起翅飞翔,未见有徘徊于分飞孔的现象。有翅成虫的分飞高度在10m~30m之间,速度快慢依风力为转移,飞翔的距离也与风力有关,可达数百米远。有翅成虫分飞完毕后,从孔道内涌出许多工蚁衔土封口,守卫的工蚁,兵蚁退入孔内,封闭之后在孔口处能见到一层疏松的新土,很容易识别。
在雷州半岛观察,海南土白蚁的分飞期在5月中、下旬至6月或7月中旬,但分飞盛期是在5月中、下旬。分飞时辰都是在12:00~15:30之间,14:00~15:00居多。分飞在雷雨中进行,历时约0.5小时。一个巢群的有翅成虫往往一次飞完,少数是分两次飞出。如果是分两次分飞,第一次的分飞量大,前后两次分飞的间隔时间可在两个月以上(李栋等,
1988年)。
分飞条件
在广东5、6月的气候条件下,分飞都在连续几天毛毛细雨或突然暴下大雷雨时发生,下大雨时有翅成虫的分飞量较大,它能在雨中穿行分飞,好象游泳能手一般。因此,导致分飞发生的气象条件是降雨(尤其伟,平正明,1956年;石锦祥等,1987年;李栋等,1988年)。
新群体的建立及发展发育
有翅成虫经一度高飞后,即行降落。又经过了追逐、脱翅、配对后,找寻宜适场所入土建巢。入土后的脱翅成虫仅在离地表6cm~30cm范围的土内筑一小腔室,有圆形、长圆形等种,其大小也不等,一般为2cmx1cm.在一个腔室中,通常生活一对脱翅成虫,但多配偶现象常可见到,甚至有多到12对聚在一起建巢的。在一周之内就有卵粒产出了,最多的已产出了24粒卵,卵粒都集中堆放在一处(尤其伟,平正明,1956年)。
李栋等1983年在广东湛江官田水库采集有翅成虫468头,配了138对进行实验室饲养,观察了脱翅、追逐、配对,入土建巢等行为,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宝贵资料。
1.产卵行为和产卵量
脱翅雌虫在配对后的2天~5天开始产卵。卵呈椭圆形,浅米黄色,卵内胞质分布均匀。产卵前,脱翅雌虫四处爬动,寻找宜适的产卵位置。产卵时,静止不动,六足撑起,腹部微微收缩。卵粒产出后,脱翅雄虫即前来衔卵,并不断舔梳。当脱翅雄虫把卵放下后,脱翅雌虫也会把卵衔在口中舔梳。如果没有脱翅雄虫从脱翅雌虫生殖孔外把卵衔下,卵粒就会粘在脱翅雌虫生殖孔外。以后脱翅雄虫还不时地舔着脱翅雌虫的外生殖孔,又不时地去衔着卵粒四处爬动,最后将卵粒堆放起来。
海南土白蚁的新建群体中,脱翅雌虫卵巢内卵子的成熟是分批分期的,所以在产卵过程中有间歇期、恢复期和高潮期。13个群体在45天内平均产卵量是82.5粒,一个群体最多产了136粒卵,最少的仅产卵40粒,日均产卵量是1.94粒。开始产卵头8天内,平均每个群体产卵29.85粒,为最多。其后的8天内,平均每个群体产卵9.85粒,第三个8天内,产卵量又升高,平均每个群体产卵19.3粒,第四个8天,又有所减少。
2.卵粒的孵化
海南土白蚁的卵孵化期是25天~28天,平均27天。在卵孵化前,脱翅成虫将卵从卵堆中搬出来,单独放开。卵的颜色变白,卵壳变薄而透明,卵积明显增大,肉眼可见幼蚁的触角和六足的痕迹,卵端侧出现一线痕。此时,脱翅成虫频繁地含卵,卵壳线痕处裂开,每含一次,幼蚁就从卵壳向外突出一些。当幼蚁快要完全脱离卵壳时,脱翅雌雄虫中一头含着幼蚁突出卵壳的那部分,另一头含着卵壳向相反的方向拉扯,使幼蚁的头、胸、腹部先后顺序脱出卵壳。脱下的卵壳由脱翅成虫吞食掉。
刚孵化出来的幼蚁身体卷缩着,侧卧,足和触角还未伸展开,身体雪白透明,脱翅成虫连续不断地舔梳着幼蚁,使幼蚁渐渐舒展开。从卵孵化到幼蚁开始活动,大约经历15分钟。在新建的群体中,脱翅成虫的这种助孵活动要到工蚁出现后才逐步减少,待工蚁有相当数量后才完全承担这一职能。
3.蜕皮
海南土白蚁的幼蚁蜕皮是在脱翅成虫或成熟工蚁的帮助下进行的。幼蚁蜕皮时,静止不动,身体侧卧卷缩,体表呈灰白色,腹端呈泡状突起。此时,脱翅成虫将幼蚁衔起来,又放下,幼蚁的皮从头裂缝处开蜕,脱翅成虫不断地舔梳着幼蚁的身体,皮慢慢地从头、胸、腹部蜕下。当皮蜕到腹部时,脱翅成虫就把皮撕吃掉。工蚁出现后,则与脱翅成虫一起帮助幼蚁蜕皮,整个蜕皮历时20分钟。
4.抚育
海南土白蚁对子代的抚育行为表现很突出。脱翅雌虫产出的卵,总是被脱翅成虫含在口中舐梳,并搬到较阴暗处堆放起来。若人为将卵堆散开,它定将分散的卵粒重新堆置起来。经白蚁衔梳过的卵粒表面湿润光滑。一对脱翅成虫间也常互相舔刷身体。
5.工蚁和兵蚁的分化
从卵孵化至前兵蚁出现历期是9天~16天,平均13.3天,前兵蚁发育为兵蚁历期是4天~9天,平均是5.8天;从卵孵化至工蚁出现的历期是15天~20天,平均为18.2天。
6.群体的发展与发育
由于饲养观察这类白蚁的难度较大,有关群体的发展动态和发育成熟年龄报导不多,仅据李栋等(1990年)在野外用物理法预防大坝白蚁的试验知,海南土白蚁巢群从建立到发育成熟的年龄,约在6年以内。
蚁巢结构
海南土白蚁营巢于土中,但蚁巢结构较黑翅土白蚁简单,在成熟巢群的巢系统中,无大型主巢结构,更无泥皮、泥骨,缺乏泥质盒状王宫。有翅成虫产生后,巢系统中没有特别的侯飞室供其使用。根据李栋等(1989年)研究,海南土白蚁成熟巢群的蚁巢由王宫、菌圃、空腔、和蚁路等部分组成。
1.王宫
海南土白蚁的王宫就是主巢,仅为一个底径长度4cm~15cm、底径宽度1.5cm~12cm,高度0.5cm~9cm大小的底平上拱的土腔室。
王宫的结构非常原始。王宫内一般无菌圃和其他任何结构,但周壁光滑,蚁王、蚁后栖息在其内。极个别的王宫内亦发现有一只小菌圃,此时蚁王、蚁后栖息在小菌圃下面或一旁。王宫内常有1条~2条主蚁道从底部穿通,蚁卵通常分散在王宫周围约30cm之内的卫星菌圃上,或者在少见的王宫菌圃上。无菌圃的王宫内,从未发现有蚁卵存放。王宫内有许多工蚁和兵蚁活动,特别是肥大的蚁后驱体上,爬满了工蚁和兵蚁,蚁王也经常围绕蚁后活动或紧靠在蚁后的身旁。
王宫的入土深度在26cm~180cm之间,以入土深40cm~95cm的为多,占93.3%.
2.菌圃
由王宫(即主巢)延伸出的主蚁道周围,尤其是主蚁道的两侧和上方,菌圃分布比较密集,近王宫的菌圃分布有两种情况:一种是王宫附近基本上无菌圃分布,另一种是王宫附近,特别是王宫上方有较多的菌圃分布。
菌圃的分布规律是越靠近王宫数量越多,密度亦越大。多数巢群是在王宫附近30cm处的菌圃分布密度最大。一般接近王宫10cm~20cm处,有一个较大的菌圃,菌圃内有大量的蚁卵和幼蚁。
海南土白蚁的菌圃,一般都很小,菌圃的底径与高度皆在3cm~5cm之间。最大的菌圃是32cmx13cmx9cm和22cmx15cmx12cm(长x宽X高)。菌圃的颜色,多为灰白褐色。菌圃质地较黑翅土白蚁的菌圃松软,用手触拿很容易碎烂。菌圃形状多为面包形,少为条状。菌圃高度1/2以下的小孔形状近似为圆形,1/2以上的部分为条状形并兼有近似的圆形孔。
菌圃数量是从分飞孔(1~33巢例)和泥被、泥线(33巢~45巢例)追挖至王宫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菌圃数,少则1个~2个,多则37个。由此可知,一个发育旺盛的海南土白蚁蚁巢,其菌圃数不低于37个。
3.空腔
海南土白蚁成年巢群的蚁巢结构中,空腔的数量较多。根据解剖8个蚁巢的统计,挖出菌圃和空腔的总数为238个,其中底径在10cm以上的空腔数量就有70个,占29.4%.空腔的分布,一般与菌圃的分布间隔开,而且越近地面空腔越多。
4.蚁路
海南土白蚁通常有1条~2条主蚁路(底径2cm~3cm以上)直穿王宫底部,在堤坝上多数是垂直于大坝的中轴线(出险原因)。主蚁路较少分叉,大都是沿着主蚁路的方向朝上,分出数条微小的支蚁路,小的支蚁路上连接着一些小菌圃。
小支蚁路的大小以其底径计,只能容纳1只~2只白蚁通过。主蚁路的大小,可达3.5cmx2cm(底径x高),甚至更大。一般的主蚁路皆是底平上拱的扁半月形。从近地面到王宫和越近王宫的主蚁路,路形的变化甚小,不出现越近王宫蚁路越高的高路型蚁路。
从泥被、泥线通向菌圃和从菌圃通向主蚁路的是支蚁路,支蚁路都很微小。
分飞孔群到王宫(主巢)的距离在0.5m~8.1m之间。
取食活动
海南土白蚁在春季大坝上的取食活动主要是在分飞孔图象两侧(坝走向)一定范围(左右各3m多)内。在这个区域内泥被和泥线出现的频次较多,取食强度也大。
海南土白蚁的取食对象,在大坝上取食植物较多。在草本植物中有茅草 Lmperratacylindrica (L)Beauv.、L.arundinacea Cyrillo.、牛筋草 Eleusine indica (Linn)Gaerth.、Cynosuras indica Linn、含羞草 Mimosa pudica Linn、鬼灯笼 Clerodendron fortunatumLinn、鸭仔草 Lagarosiphon alternifolius (Roxb) Druce、芒草 Sauharum arundinaceumRetz、硬骨草 Arundinelle anomala Steud、鸡藤草 Kummerowia striata (Thb. ) Schindl.、Lespedeza striata H.et A.等。在木本植物中有橡胶树 Hrvea brasiliensis(Hbk.)Muell-Arg、桉树 Eucalyptus pellita F. V. Muell. 、Eucalyptus robusta Sm.、台湾相思树 Acaciaconfusa Merr.等。另外,堤坝上跌落的一些碎竹片、废纸片、蔗渣和其他一些干枯植物,也会被泥被和泥线包裹起来,进行取食。海南土白蚁在诸多的取食对象中,在茅草和桉树上修筑的泥被和泥线的机率和频度为最大。所以,海南土白蚁的食性虽属广谱性,但又对多种多样的植物,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(李栋等,1989年)。
深圳市程建白蚁防治有限公司发布:灭蚁除虫热线:13699834260黄工